首  页 新闻动态 工作指南 宝贝频道
精彩瞬间 家园共建 优秀教师 园长信箱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集团网站文章>>文章内容
核心素养视野下亲自然课程实践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1-11-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彭德成

武进区政平幼儿园 彭德成

摘要:亲自然活动是指儿童亲近和纳悦自然的积极活动。本文提出在尊重幼儿天性的前提下,以亲自然为活动途径,让幼儿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培养其创造力,以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并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返璞归真,热爱自然,爱护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自然 、活教材、创造力

“生活就是大课堂,生活就是活教材。”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充满魅力,是最令幼儿神往的地方,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最理想的大课堂。幼儿有其特定的学习特点,即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我们尝试利用亲自然活动满足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需要,让幼儿在实践探索培养其创造力,并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转化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一、亲自然教育的内涵探讨

“亲自然”教育,包括了亲“自然物”的教育和亲“自然性”的教育这两重内涵。前者是基础,个体怀着敬畏之情亲近自然、感知自然、领悟自然,理解自然;在与自然互动中,个体逐步发现自我、感知自我,从而达到“人性”与“自然性”交融契合,这是后者,即亲“自然性”的教育。从自然物中感受自然性,也从人本身提炼自然性,二者的合一才是“亲自然”教育的本质所在。

开展亲自然活动时,我们易重视于探索直观存在的“自然物”中,只强调与自然物的接触。注重了自然物的使用价值,而忽略自然的审美、存在等本质属性。这将亲自然活动探索浅尝辄止,浮于表面。因此,“亲自然”教育应基于自然物的探索感知,同时更要超越自然物本身,达到人的“自然性”与物的“自然性”融合统一。“亲自然”教育的实施途径———“亲自然”课程,不仅应注重亲近“自然物”的活动内容开发,更要注重亲近“自然性”,激发“人性”与“自然性”交融契合的内容探索。由此,幼儿在探索自然过程中自然与本身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创作的需求应运而生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多角度地看待幼儿的创造力能力培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的美使知觉更加敏锐,能唤醒创造性的思维。”教师要重视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核心素养包含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方面。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幼儿的理解能力,其中适于幼儿阶段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有:文化基础方面的审美情趣和勇于探究素养;自主发展方面的乐学善学和健全人格素养;社会参与方面的社会责任和问题解决素养。而这些也与亲自然实践课程内容紧密相关,涵盖五大领域各方面内容。例如“垃圾分类我践行”这一主题我们大班级组开发了科学领域活动中的垃圾材料分析,垃圾分类的研究;艺术与语言领域活动中运用可回收材料创作亲子绘本;结合可利用的材料制作相关乐器,感受不一样的自然之美。由一生二,灵活多变地开展出一系列相关主题的园本课程内容。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孩子们成长的最好课堂。”亲近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喜欢用自己的眼睛、耳朵、手去发现世界,他们始终在创造探索的路上。

三、核心素养视野下亲自然课程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可行性

1.在亲自然活动中指导幼儿细心观察

幼儿爱尽情的玩耍和天马行空的幻想, 面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能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建构游戏中、 绘画涂鸦 中,幼儿都能根据自我想象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大自然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物种为幼儿提供了肆意奔跑、自由游戏的场地和探究发现的对象。

我园每月都会开展一月一远足活动,小朋友到户外开展亲自然活动。10月正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带幼儿感受田野周边的风光,路过树林,小朋友看到各种不同形状的叶子,像发现了宝藏般惊叫起来:“哇,这个叶子摸起来好舒服啊!”其他小朋友也都摸起来,有的说:“真的好软啊,像我家里的毛毯”有的说:“像我的手掌一样”还有的说:“这是大树妈妈的孩子”……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着,虽然都不知道具体名称,如何形容,但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着类似物,想象之门由此打开,并在观察中加深了印象,回到教室我们便开展了围绕各种各样的树叶这个主题的活动,有体育活动《捡树叶》,科学活动《树叶小侦探》,数学活动《树叶飘飘》等等幼儿通过多领域全方位的探索创作了解树叶,感受自然之美。

2.  在亲自然活动中引领幼儿深入研究

求知欲强的孩子会自发学习,获得进步,知识的源泉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积累知识的基础。如果说孩子看到什么东西都想伸手去摸,或者干脆放进嘴里,这时候一味的责备孩子和制止孩子,就是在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能够尽情的接触外界丰富的新奇事物的时候,他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兴趣,要知道大自然才是孩子产生创造力的基础。

3.在亲自然活动激励幼儿创意创造

注意力是将一个人的注意致力于一件事且要维持一定的时间的一种学习品质,但幼儿天性贪玩好动,保持注意力的时间较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对自然充满好奇的心理,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探索自然的奥秘 ,从而在兴趣使然下让幼儿发展创造力,尽情的想象,探索,发明。

自然中的现象和变化都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因此我经常为幼儿们提供观察自然的机会。 班级开辟种植区的时候,我们会让孩子带来各种各样的种子,种子会日夜不停地变化,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它需要吸收营养,就需要水、泥土、阳光这些营养,有的小朋友就提出:“乌龟可以在水里生活,那我的种子可以在水里发芽吗”有的小朋友提出:“那我的种子可不可以在没有阳光的地方发芽呢”而这把特别的种子牢牢抓住了孩子的心,他们每天都会来这里观察,有的种子发芽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有的种子却不行“去世了”,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

二、在亲自然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意义

1.尊重幼儿,释放天性

亲近自然是幼儿的天性, 幼儿园开展的亲自然活动就是充分尊重了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的天性得到完全释放, 使幼儿在最天真烂漫的时期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作为教 师,要尽量去呵护孩子的这份天性,让幼儿在亲自然活动中,如在屋檐下接雨 、在草地上打滚,在树底下挖洞等,留下童年时光里最美好的记忆。

2.积累经验,发展能力

在亲自然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认识了自然天地的广阔, 探索出自然中的无穷奥秘,这些都将成为漫长人生中丰富的经验 积累和宝贵的认知财富。 同时,幼儿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其 中也包括想象力、注意力 、意志力等学习品质的发展。 这些获得比教师的经验灌输、常规说教更深刻,更有效,会伴随幼儿一生,助力幼儿成长成才。

3.返璞归真,持续发展

在亲自然活动中,幼儿们对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泥石虫鱼都产生了喜爱之情,所以当他们面对大自然时,不经意间小心翼翼的动作流露出他们爱护自然之情,珍惜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 教师若能 肯定幼儿的童心童真, 并善于引导幼儿对自然的这份纯真的情感,让孩子从小热爱自然、爱护环境,这会让我们的人类逐渐返璞归真,从而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论是亲自然还是乐游戏,也不论亲自然活动中幼儿的创设能力发展如何,仅在自然的环境下孩子们身体、心理、精神全方位的参与,享受了一段美好时光,收获了心理的愉悦和满足,那样的亲自然活动意义也足矣。让我们成为那个“懂孩子、懂教育、懂自然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陈知君:《培养幼儿亲自然情感的价值和策略》[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年

[2]张永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王登峰;王华婷.《儿童“亲自然”教育实践的若干思考》[J].荆楚学刊 2015-12-25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